13、矛盾
在数学或物理等自然科学领域内,人们总是倾向于构造无矛盾的逻辑体系,认为大自然应该是一种优美的结构,其中不应该包含任何矛盾。而且数学中有一类特殊的证明方法称之为反证法,一旦通过逻辑推理得出矛盾的结论,就可以证明假设不成立。无矛盾性是理论的自然要求,它实际上就是默认了一个前提,我们想用理论去描述的那个真实世界是完美的,无矛盾的。人们很少怀疑一个完善的科学理论比如欧几里得几何学会存在矛盾。可是在现实生活中,矛盾无处不在,也正是矛盾推动了事物的发展。
当然,并不是说自然科学领域就没有矛盾,在数学发展史上就出现过三次数学危机,物理学中相对论和量子论对经典力学的突破,都是发现矛盾并解决矛盾的典型例子。自然科学中对新出现的矛盾的解决思路令人印象深刻。例如,玻尔对微观粒子究竟是波还是粒子的矛盾提出了互补原理方案,使这对表面上很尖锐的矛盾和平共处融为一体。这促使我们提出一个问题,我们遇到的大大小小的矛盾是事物本质的属性还是仅仅是一种表面现象。究竟是所有的矛盾都可以用一定的手段加以消除,还是存在一类事物的本质矛盾,无论用何种方式都无法消除呢?
自然科学可以认为是描述世界的理论,是真实世界在某种程度上的近似,因此,如果真实世界不存在矛盾,那么矛盾起源于理论描述世界的近似性或理论本身不够完美。实验物理学家们对此应该是深有体会的,理论家们提出了一个又一个美丽理论,可最终要么根本无法验证,要么证明是错的,倒是通过不断改进实验技术创造极端实验环境,新的不知名的现象却接二连三的出现,先有理论预言后有实验验证的案例如凤毛麟角。构成现代科学理论的支柱可以笼统的归结于公理、逻辑和实验。而矛盾的大部分源头就是我们没有了解或划定公理和逻辑的适用范围,将它们误认为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而实际上不过是一些前提和约定。例如,许多人都相信一句哲理: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可是几乎所有的自然科学工作者都相信所有的电子都一样。
我们知道,想要有所创新或创建新理论,就需要寻找并发现原有理论中可能存在的矛盾,并找到解决方案。然而现有理论大都是经历过无数质疑千锤百炼的历史精华的沉淀,要想寻找矛盾,发现新理论的突破口,从而离真实世界更进一步,就像一个面壁者端坐在一面洁白无瑕的墙面前,试图寻找出哪怕一丝极其细微的裂纹,从而沿着这条不起眼的线索,发现原来在这裂缝的后面是一片完全未知的桃花源。
当我们发现并解决了旧理论的矛盾时,理论获得了新的发展,具有了更强的预言能力,理论完成了一次扩充和升级,就像欧式几何升级为黎曼几何,牛顿力学升级为相对论一样。那么是否经过有限次的升级形成的超级理论可以完美的反映真实世界呢?目前当然无法给出确切的答案,但是有一点是可以保证的,那就是升级版的基础理论包含更丰富的内容,同时可以将旧理论框架内的至少部分矛盾化解,实现将矛盾现象转化为无矛盾现象,就像玻尔面对波粒疑难时做的那样。
自然科学领域可能出现的矛盾是极少而深刻的,一旦解决哪怕一个都是不小的成就,然而社会科学范围内的矛盾就麻烦多了,很多甚至没有什么标准答案。例如一个经典的问题,火车轨道上有五个人,火车马上要撞上了,而另一条轨道上有一个人,你是选择变轨撞死一个人,还是选择什么都不做看着火车撞死五个人?这些矛盾大都伴随着人的主观选择,而且没有固定或统一的正确标准答案。像这样的矛盾应该怎样化解呢,或者也许根本没有化解矛盾的方式呢?自然科学领域涉及的对象基本属于物质或能量的范畴(实际上物质和能量是统一的),而社会科学讨论的则基本是人的问题。人是原子组成的,人的大脑也是原子组成的,按照德谟克利特的观点,虽然现实中我们会观察到大小、颜色、气味、味道等种种事物的属性,但实际上,只有原子和虚空。那么,社会科学的各类问题或许最终可以解释为基本粒子的运动形式,就如同热现象,起初人们认为是一种叫热质的东西在起作用,实际上不过是原子的运动形式。那么如果按照这样的观点,社会科学也不过是复杂的自然科学,它表现出来的大量的矛盾不过是一种表象,解决或者化解这些矛盾是社会前进的动力。如果能够通过有限次的理论升级化解所有矛盾,或许就能够实现物理学的统一。
自然科学的精髓是引入了数学,通过数学模型提供预言,然后通过实验验证。引入数学的第一步实际上就是引入可计算的概念。社会科学的少数专业领域的确引入了数学,例如少数人在一定的游戏规则下参与游戏的博弈论,以及大量理性经济人组成社会的经济学等。但往往会受到自然科学家们的鄙视,因为其基础公理往往受人质疑并容易找到反例。因此,虽然自然科学已经根深叶茂,博大精深,而社会科学从它的矛盾多样性上看,似乎还处于较原始的状态。那么如何实现社会科学的突破,将数学真正融入社会科学,从而建立类似自然科学的公理化体系,大幅度减少该领域的矛盾种类和数量呢?其关键之处似乎是找到一个或一些联系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可计算概念,从目前的情形看,能够联系物质和人的第一个热门候选概念应该是:信息。